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---题记
又是一年春好处,人间芳菲四月天。春天来了,到处都充满着生机。桃花争相竟放,从远处看像一片绚丽的彩霞。桃花,没有牡丹的富贵,却多了份清新的雅致。没有莲花的恬淡,却多出一些纯真的妖冶。没有木棉的激情,又多出一份粉红色的浪漫。
最美的就是置身在桃林之中,看着粉红色的花瓣,闻着淡淡的幽香,倾听花儿低语,令人赏心悦目如醉如痴。手捧桃花心心念念间竟也多了几分缱绻缠绵。
最初喜欢桃花还是从一首诗开始,更喜欢这首诗里的故事。
唐朝崔护是德宗年间博陵县的书生,出身于书香世家,天性纯良才华横溢,性情却难免有些清高孤傲。那一年的春光无限美好,四野生机盎然,整日苦读诗书的崔护骑着马去郊外踏青。
桃花林中花娇枝俏,微风轻拂怡人心魄,那些嫣然微笑的花骨朵儿,流露着芬芳散发着幽香。一片灿若霞光的桃花,在晨曦里静静的绽放。清风吹过泛起粉浪层层,落英缤纷飘花如雨。
一袭白衣的翩翩少年郎,迷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乐不思蜀。桃园外几竿修竹掩映着一座精致的小院,门前潺潺溪水清澈见底,偶尔几尾游鱼跃然水上,溅起水花朵朵。竹篱边桃树下一位粉衫少女,浅笑盈盈的凝视着远方,一双美目好似秋波荡漾,乌黑垂直的秀发随意披散,整个人好似仙子一样灵气逼人,其中更蕴藏着点点娇憨与纯真。
崔护坐在马上不由得看得痴了,微风摇曳过少女裙摆,竟然生生的,又多了几分飘逸,那份美丽那种神情,与桃花相映成趣。崔护的心中升起阵阵颤栗,一丝难以割舍的柔情瞬间缠绕而去,只想扑捉住眼前这一刹那。这幅唯美的画卷,令他仿佛置身梦中,身心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。
崔护翻身下马轻叩柴门道:“小生踏春路过,口中焦渴万分,可否求些水喝?”少女将他迎入屋内,转身去厨房烹茶。崔护打量着四周,只见窗明几净,墙边放着一排书架,案上笔墨犹新。墙壁正中挂着一副对联,上联:“几多柳絮风翻雪,”下联:“无数桃花水漫霞。”言辞间雅韵天生淡然出尘,绝对不是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。
走近书案,只见墨迹犹新的纸笺上,写着一首咏梅的五言绝句:“素艳明寒雪,清香任晓风。可怜浑似我,零落此山中。”整首诗词中充满着萧瑟、才华不得施展的无奈。崔护在心里暗暗思忖,究竟是何等的遭遇,才能衍生出这样的诗句呢?
这时,少女端着清茶走了过来,看到崔护正在品味诗词,会心一笑说:“相公,请喝茶。”崔护从自己的思维中醒了过来,看着不施脂粉的少女,更显得纯真灵秀,真是人比花娇,不由得有些发愣。少女抬头望了崔护一眼,点点娇羞自颈项升起,迅速放下茶盘站到一边。
崔护看的心旌摇曳,险些不能自制,但毕竟是饱读诗书的人,稳了稳心神后,端起茶来喝了一口,接着就自叙家门,然后客气地问少女的家世。少女只说:“小女名为绛娘,随家父蛰居于此。”言辞间似乎有些难言之隐,崔护也就不便多问了。
姑娘的家世在崔护心中成为一个谜团,不可言及。只好另找话题,大赞此地风景秀美景色宜人,少女只是含羞点头以示赞同。崔护无计可施,忽然望见院内桃之夭夭,遂生急智道:“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”说完后意味深长的望着绛娘,等待她的反应。
绛娘虽然青春年少情窦初开,对一表人才、风华正茂、气宇轩昂的崔护早已倾心相许。但是拘于礼教怎敢向陌生男子吐露心扉,也只有坐在那里含羞不语,两片红霞飞上脸颊,端的是楚楚可怜,羞怯的目光只是锁定自己的足尖。
崔护见绛娘不言语,更加不敢造次。两颗年轻炙热的心在春日暖阳中激荡着,彼此都被对方深深的吸引,却也只有发乎情,止于礼了。夕阳西下,崔护不得已起身告辞,绛娘把他送到大门口,依依不舍的目送着心上人渐行渐远,崔护也不时回头张望。
一次春日偶遇,在崔护和绛娘心中激起圈圈爱的涟漪。自崔护走后,绛娘就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,他的一言一行,每个神态都深深的烙印在绛娘的脑海中,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。
崔护回到家中,忙于繁重的功课日夜苦读。虽对绛娘有着千般柔情万种相思,因为不知绛娘心思,也只有轻轻放下,留下的只是午夜的一抹倩影罢了。时间犹如白驹过隙,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,崔护望着点点桃花触景生情,回忆起往日旧事,抱着急切而忐忑的心情,又一次来到城外寻找旧梦。
这是个曼妙的春天,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,轻柔的微风拂过万物。只是不知溪边的姑娘是否还是笑靥如花,前年春天他采撷的一朵桃花,依然在心中开得娇艳,只是不知今日的姑娘,能否再次为他打开那扇柴扉。少女那娇羞的俏脸,伴随着桃花清幽的香气,绽放在崔护的眉间眼底。
那个春日那片桃林,掩映着桃花般的娇颜,敲开了他紧闭的心门,青涩的华年因你而精彩。自从分别后,他就在飘渺的晨昏里细数着一个又一个的无奈,多想让姑娘的目光随着自己的移动而移动,多想把那朵桃花移居在自己的内心深处。
原来他是深爱着桃花的,爱它的纯真、爱它的娇憨、爱它的妩媚、爱它的粲然、更爱它的矜持,他渴望在桃树下酣梦一场,直至地老天荒。原来不是桃花迷了人的眼,而是他为桃花迷了心。
多想与你在人间春暖之时,烹煮一壶香茶品茗作画,和一曲清歌共看桃花嫣然,细数风流。多想乘一叶扁舟,泅渡你的彼岸。手捧飘落的桃花爱不释手,点点桃花怎诉心事万千?只愿徜徉在桃林之中,任花瓣飘落于怀,足矣!
寻寻觅觅,原来今生是因你而来。只见昔日景色依然如故,好像那次偶遇就发生在昨天。走近院落轻叩柴扉:“小生踏春路过,口中焦渴,想讨些水喝!”崔护重复着去年的话语,期盼着少女替他打开柴门。几次呼唤不见回音,不由得焦急起来,轻声呼叫:“绛娘,开门!绛娘,快开门,是我!”除了风声拂过,再也没有别的声音。
细看,原来门上悬着一把铜锁,宣告着主人并不在家。崔护顿时感觉一盆凉水兜头泼来,不由得头晕目眩。枯坐在门前桃树下,飘落的花瓣落满衣襟,一如他那沮丧的心情。转眼又是夕阳西下,仍然不见绛娘归来,讪然的他在门上写下七绝一首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从此这首诗就流传千年,感动了无数人心,至今仍然脍炙人口。
崔护往城南访绛娘不遇,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,脑子里不停思忖:“绛娘为什么不在家?她究竟去了哪里?是探亲?还是郊游?是搬家?或者是出嫁了?!”
想来想去,绛娘的身影一直在心里萦绕不去。这样一来,他根本无心读书,甚至茶饭不思。数日后,他决定再度往城南寻访。这次他尚未走近,就听见茅屋内传来阵阵哭声,不由得心中一紧,急忙上前叩门。
片刻后,一位儒雅的老者哽咽着走了出来,泪眼模糊的打量着崔护问道:“你是崔护吧?”崔护讶异着说:“您认识我?晚生正是崔护。”老者涕泪纵横哭着说:“你害得我女儿好苦!”崔护急忙询问:“敢请老丈说明原委?”
老者哭诉:“我女儿今年十八岁了,平日里知书达理行为端正,待字闺中安分守己。自从去年见到你,日夜牵肠挂肚,只道若你有情,必定会再来寻访提亲。无奈春去冬来,总不见你的音信,她朝思暮想怅然若失,本来已经绝望,前几日被我劝说到亲戚家小住,归来后见门上你的留诗,痛恨自己错失良缘,愁肠百结,以为今生再不得相见,就此一病不起。她娘亲早逝,我与她相依为伴,本想为她择一佳婿,奈何她对你情深至此,你还不是害得我女儿好苦吗?!”
崔护听了这番哭诉,好似五雷轰顶,一时间竟不知所以,萍水相逢的痴情女子竟然用情至此,怎不让自己伤心欲绝呢。日前寻访不遇题诗而回,不料竟生出这样事端,不由得哭泣着说:“绛娘!你若因我而死,崔护岂能苟活于世!绛娘!你等着我,我这就随你去!”
也许是精诚所至感动了上天,也许是他的一片痴心,唤回了昏迷中绛娘的心,这时绛娘竟然悠悠的醒转过来,慢慢地睁开双眼,望着崔护欲语还休泪眼滂沱。
崔护回家后,把实情禀明父母,求得了父母的谅解与支持,终于依礼行聘,择个良辰吉日,把绛娘娶进门来,绛娘的父亲也由崔护进行了妥善安置。
崔护终于娶得心目中情深意厚、贤淑美慧的娇妻,自然志得意满。而绛娘殷勤持家、孝顺公婆、夜来红袖添香为夫君伴读,使得崔护心无旁骛专心用功,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,获得进士及第,外放为官。从此仕途一帆风顺,官至岭南节度使,政绩卓著,深受百姓爱戴。
看世间终有花开花落,因因果果到头只是轮回,花开偕谁醉,花落与谁殇。纵然今生只能一花一世界,我也愿与你在佛前共修。一场桃花恋穿透了谁的柔情,演绎出多少人间自古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的风流雅事。
无数次的畅想,崔护和绛娘是否也会坐在桃花树下,看瘦了时光流转。人与人之间或许有种感觉,似曾相识却又妙不可言,轻轻地拈起一枚桃花枝仔细打量,曼妙的花瓣包裹在轻柔的微风里,有着说不尽的素净与娇俏,缓缓递到鼻尖,嗅着一缕幽香,浸透着多少世间的柔情与沧桑。
陌上桃花依旧娇弱而清新,和着脉脉春风挥洒着曼妙芳华。世间缘来时相遇、相知、相爱、相守,今生惟愿与在你一起,度过这一世的情意深长。千年的等待只为与你邂逅,此后浮生若梦,只求与你相伴朝朝暮暮,拢一袖桃花,为墨迹添香。(文/莲香隐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