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国外媒体报道,《纽约时报》在本周二宣布与谷歌合作,展开虚拟现实项目,像订户发放超过100万个Google Cardboard虚拟现实纸板VR眼镜,并随VR纸板眼镜附送适用于iOS和Androd平台的APP。另外,《纽约时报》将在其中推出一些VR短片。这种尝试为纸质读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。在新媒体崛起,纸质读物处境江河日下的今天,通过虚拟现实与网络结合或许能够挽救纸质读物的发展颓势。并且从阅读的角度来说,受众依然认可纸质读物的权威性,也依然喜欢纸质读物。只是因为纸质读物单调的形式才使其逐渐失去用户群。因此,这种新的尝试能够让纸质读物变得丰富多彩,甚至让纸质读物实现“逆袭”,引领阅读新风潮。
一、虚拟现实让纸质读物变得更加有趣
将纸质读物与新技术结合,其实早有先例。早在2009年,美国著名杂志《时尚先生》(Espuire)就开始尝试与增强现实(AR)技术结合;2010年,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《南德意志报》也曾尝试与慕尼黑的一家AR公司Metaio合作,为读者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。《南德意志报》特别发行了《星期五》杂志的AR版本,通过智能手机,使用Metaio公司的软件Junaio,就可以激活杂志页面上的各种AR体验,包括交互性视频、3D插图、带有注解的访谈以及纵横字谜的答案等。
而此次《纽约时报》则与当下最火热的VR结合,虽然这种结合并非作用于报纸本身,但《纽约时报》将推出了一部名为《The Displaced》(流离失所)的VR电影,这部电影可通过VR眼镜观看,它记录了南苏丹、乌克兰东部和叙利亚的3位难民儿童的生命历程。《纽约时报》执行主编迪恩o巴奎特(Dean Baquet)表示,这是一部严肃的新闻报道短片,旨在揭示当下悲惨的人道主义危机。另外,纽约时报的VR APP还将提供一部迷你纪录片,展示新闻封面图片的决策过程。此外,在12月份,这款APP还将继续提供VR纪录片,同时也支持普通模式的视频观看。
在纸质读物受到网络媒体的打压而江河日下的今天,这种尝试或许能够引领纸质读物向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发展。VR技术会将网络和纸质读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,可能在未来人们看到的纸质读物上将不再只是单纯的内容和文字,而是会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出现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,那将是一种非常炫酷的体验。
二、纸质读物未死,未来或可“逆袭”
虽说纸质读物日渐式微,但许多人依然倾向于纸质阅读,甚至从小接触数码产品的“00后”们也是如此。据《华盛顿邮报》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,“数码原住民”仍倾向阅读纸质书,不管出发点是消遣还是学习。即使在电子书免费的情况下,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购买同样内容的纸质书。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的北美负责人Don Kilburn表示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图书电子化尚未构成一场革命,而顶多只能激起一点波澜。
为何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,大家都仍然爱着纸质读物?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:
首先,在屏幕上阅读会不自主地出现浏览、略读的状况。对着屏幕时,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是浏览式。只有16%的人,能够在用屏幕阅读时斟字酌句。在《屏幕上的字:数码世界中阅读的命运》(Words Onscreen: The Fate of Reading in a Digital World)一书中,美国语言学家内奥米o巴伦(Naomi S. Baron)曾问“00后”的学生们,最喜欢纸质书什么地方?而让其最满意的回答是:“纸质书让我的阅读时间变长,因为我读得更仔细。”
其次,电子书容易导致阅读障碍。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脑神经科学家们的注意。他们认为,人脑并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基因,而只拥有一个可塑性的机制,它会根据人们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而形成阅读习惯。而互联网会使人们形成“碎片化”的阅读习惯,人们逐渐醉心于短小的段子,而面对很多有价值的东西,人们则无法静下心进行深度阅读。久而久之,就会形成阅读障碍。
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电子书越发普及,但纸质读物未死,并且仍然被人们所青睐。而与新技术日渐紧密的融合可能会挽救其颓势,甚至帮助其实现“逆袭”。使人们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时,还能够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,这也昭示着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是纸质读物未来的发展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