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babyfacer
先看看一本书里的两段话:
我14岁时的一个星期六早晨,正为在贫民区中开店的秦克叔叔工作。那天生意清淡得很,但是我并没有闲着,因为我父亲告诉我:“你永远可以找到你能做的事,假如真的没事做,就拿抹布把货架擦干净。”所以我那天就拿着抹布擦置物架。叔叔看到我不必叫就自己主动找事情做,感动之余给我加了薪水。
四五年后,我以同样的主动性赢得我当时的老板(一位制造商)的加薪。我不会用铁锤钉钉子,另外两名员工老早就对老板指出这一点。老板对他们说:“随便你们怎么说,这个孩子的手从来没有停下来过。他有敬业的态度,我要他替我工作。”最后,我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,更学到了宝贵的技术。
上文中的“我”是谁?
詹姆斯·罗杰斯(Jim Rogers),美国著名投资者(量子基金),经济分析师,大学教授,作家。
他在1990年至1992年驾驶电单车环游世界,在地球6大洲横越65,065哩,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。而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2月5日,他又创下另一项世界纪录,旅程经过116个国家,横越245,000公里,并与其未婚妻Paige Parker同行。(资料来源wiki)
上面摘录的两段话出自《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》。我前面写过这本书的部分书摘:《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忠告》
我为什么现在要摘录这两段话呢?之前看这本书的时候,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做事(忘记是什么事了)。做完了就在一边玩,父母当时有批评过我,说我为什么“眼中没事”呢?没事去擦个桌子、帮父母一些忙、整理一下家庭的小摆设等等都行啊。之后我对这个小词印象很深。越到后来,越发现有太多太多的人同我当时一样,“眼中没事”,当你觉得很多事需要做,而对方觉得无事可做。这些情况下,你经常能听到的话就是:
做完了吧,没事我走了。
有啥事啊,这不都弄好了么?
别急嘛,到最后总有人会收拾的。
你的第一反应就是“你怎么这么懒啊”。其实“懒”也好,“眼中没事”也好,都只是个表象。问题的实质在于某些人做事的时候缺乏主动性,或者说缺乏发现需要主动做事的敏锐感。
在一些单位、小组、机构中,只要需要团队而非单人完成的活动中,你总能看到如下的四类人:
不参加,不参与
这个很正常,可能是对方不愿意参加,或者不需要等等。不在讨论范围
不参加,参与
对方可能想参加可没时间,或者不想参加但是也愿意做点贡献。
参加,不参与
参加了活动,活动中主要是“推着动”,不告诉他做什么就什么都不做,他也不会觉得需要做什么。
参加,参与
参加了活动,并且在任何时候都积极帮助他人、出谋划策等等。
参加的意思是join in,参与的意思是participate in。前者被动,后者主动。
被动的人当然比主动的人要舒服一些,可在我看来,轻松也只是表象。主动的人必定能从忙碌中学到新的知识、技巧,某些时候还能发现更多的机会。罗杰斯从“主动”中不仅仅得到的加薪的好处,更重要的是知道了“如何使用这些工具,更学到了宝贵的技术”。曾志伟在述说自己在娱乐圈生存27招有一招就是“到处帮忙”。这种例子不胜枚举。其实,工作过的人和应届生的区别,有很大的比例就在于主动性。
有人会想,主动的人自然是有能力才能“到处帮忙”,我什么也不会,怎么帮?我倒觉得,逻辑上不应该这样思考,而是应该反过来,首先你应该到处帮忙,才会变的更有能力。很多时候,帮忙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,而是给别人看到一份你积极主动的态度。有了这样的态度,机会才会找上你,没能力才会被锻炼的有能力,有能力才会有机会被挖掘出更多的能力。先做人,后做事就是这个道理。
还有人比较有趣,在某些方面/时候主动,其他情况下被动。为什么?兴趣使然。没兴趣的干嘛主动呢?貌似也有道理,可我觉得这同样是表象。任何团队活动都不太可能让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兴趣参加/参与。此时仍然需要主动。此时主动也许被理解为“无私帮助”更合适。因为你的主动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兴趣,是为了团队/集体的成功。如果不是基于这个出发点,罗杰斯在帮忙老板做生意时只管卖商品就够了,有什么必要拿抹布把货架擦干净?这就是为了很多人会说,没我的事了吧,我可以走了么?整个事情未结束之前,相信我,一定有事,只是你看不看得到,想不想得到罢了。
这个“无私”甚至让我想得更远了点。参加一些活动,也是为了打开我们的交际圈,人是需要社交的。社交中,如果有的男孩想从中认识一些美女,这种意图也无可厚非,我还觉得挺好的。可我在很多次活动中都能发现这样的例子,有的朋友陪同我一起参加活动,四处转了一圈,就待不住,想回去。为什么?一,没有遇到和他一样兴趣的人,二,没有遇到美女。这是他的错么?这是活动的错么?
关于第一点,可以单独写文细谈,这里只简单说说。在任何活动/单位中,都可能会存在没一个人和你志趣相投,这不是问题。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任何场合下与人寒暄并获得对方(无论男女)好感的能力。这里需要一种口头沟通能力,还是一种很难短时间内学好的能力。因为口头的沟通能力需要内在广阔的知识面,这不是读两三本名著精选、上下五千年可以解决的。不过,主动去学的意识都没有的话,那这短时间内无法学好的事就真的成了一辈子的梦想了。
第二点,没有美女,社交的兴趣就少了很多。OK,在某些人的眼里,我理解这种心理,我也是男人嘛。可拥有这种心态我觉得是深层次的自私(也许说重了点)。因为没有对我有兴趣的人,所以我就没兴趣参与社交。那你是否知道一种理论叫做“六度分隔”?你怎么能知道这些你不感兴趣的“非美女”,她们认识的人中也没有美女,那些美女会不会有兴趣?你要明白背面说好话的力量比当面说好话的力量不知道大多少倍呢!如果你不让目前这个圈子里的人对你有好感,你如何让他们认识的人(潜在客户群)对你也有好感呢?
那有人会说,啥时候我遇到了美女,自己去认识不就行了。可社交的圈子可不是这么打开的。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得很。不妨自己想想,目前认识的好朋友中,除了同学/同事这种自然认识的之外,有多少朋友是只靠一己之力结识的?外界一直觉得研究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,连这种学术研究都还需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,相互介绍来认识人拓展视野和圈子呢!更何况其他行业。
话说回来,其实,主动性也是需要调动的。有的人不参加,或被动参加不主动参与,这两类还有可能是因为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不够所致。好团队被带垮的例子也不胜枚举。每个人的潜能需要被激发,“被”可以来自内在的自我激励,也需要他人外在的激发与调动。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范畴了。
一句话:在聪明的前提下主动点,没什么不好。 (别问我什么叫聪明,也别理解为耍小聪明)